欧冠普氏新政并没有白忙活

欧洲冠军杯32强小组抽签结果28日凌晨揭晓。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上任后对欧冠资格赛进行改制,“扶弱济贫”希望给小联赛更多的名额。因此,对于此次抽签,人们十分关注普氏新政带来的变化和影响。

然而,资格赛以及抽签结果让许多关注普氏新政的人失望了。普氏新政标榜照顾小联赛,“扶弱”也许有些成效,本赛季欧冠32强者中,有8支是“欧冠初哥”;但并没有“劫富”,五大联赛的球队全部入围32强;减少的主要是中游联赛的名额。最重要的是,抽签结果十分平淡,并没有人们期待的“死亡之组”。强弱分明的结局将保证绝大多数强队顺利晋级;而那些小联赛的“初哥”的任务只是陪太子读书,打完三场收工回家。

不少评论者据此判断普氏新政是失败的,欧冠改制,是白忙活一场。依据主要有:一,硬性塞进几支不入流球队,只会让强队更加轻松地从小组出线,更重要的是,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,对欧冠发展产生不利影响;二,没有达到“扶弱济贫”的初衷,32强过后,欧冠还是以往的强者的天下;三,普拉蒂尼扬言要打破英超等垄断欧冠的局面,但抽签结果反倒让这这些豪强处于有利的出线形势。

对于普氏新政是“白忙活”的观点,我不敢苟同。恰恰相反,窃以为,32强抽签皆大欢喜的结果,正是普拉蒂尼希望看到的。普氏新政的推行,展示了球星出身的普拉蒂尼不同凡响的政治智慧。怪不得,普拉蒂尼能从著名球星的角色摇身一变为欧足联主席了。

首先得弄清楚一点,普拉蒂尼推行新政,并不是出于什么“扶弱济贫”的正义感,其目的是为了拉选票,为了得到更多国家足球协会的选票支持。早有分析说,普拉蒂尼能当选主席,是因为向欧洲足球的“第三世界国家”做出了承诺。欧冠改制,也许是他兑现承诺的一部分。

现在的局面是,更多小联赛球队能跻身欧冠舞台,他们当然对普拉蒂尼感激有加。而五大联赛的利益并没有受损,他们也不会投上反对票。数量减少的是中游联赛的球队,但他们并非中坚力量,而是夹在中间的受气角色,看来只能充当普氏新政的牺牲品了。

球迷们更关心的是欧冠联赛的比赛质量。从抽签结果上看,每一组都有两三支强队争夺出钱权,保存了出线的悬念和大部分比赛的质量;那些陪太子读书的弱队并非只是摆设,他们与同组强队交手的结果关系到出线结局,比如说净胜球;如果有某支弱队能够爆冷出线(这种可能性其实还相当大),就可以作为普氏新政的政绩而大书特书了。

其实“扶弱济贫”的普氏新政并不是多么新的创意,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早就玩过了,比如世界杯扩军、缩短周期等倡议,以及举办联合会杯、世界俱乐部杯等,都是打着普及推广足球的大旗,行拉选票之实。只不过,世界足球水平不均,所以联合会杯、世俱杯等并没有太大市场。而欧洲足球无弱旅,或者说欧洲足球多强队,所以普拉蒂尼的欧冠新政,能在不明显减弱联赛整体观赏性的前提下,满足多方利益,拉到更多选票。